与斯坦威高层的一席谈
2004年9月27号,我职业生涯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到纽约长岛斯坦威公司报到上班了,工作职称是产品发展部技术助理。在斯坦威技术服务总监的办公室 里,我和我的上司约翰·帕顿开始了工作第一天的一席交谈。约翰·帕顿和我一样都是从美森翰林辞工后转到斯坦威,在许多话题上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从美森翰 林钢琴谈到纽约斯坦威与汉堡斯坦威整音上的差异 ;从包得温的轰然倒下说到斯坦威近期内要在中国开发的三线产品。帕顿先生说:美森翰林和斯坦威在制作工艺上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斯坦威的规模和影响远比 美森翰林大的多。斯坦威的总部在纽约。汉堡那里是个分公司,管辖着美洲大陆以外的所有市场。由于受欧洲钢琴音质的影响,汉堡斯坦威的整音技术与纽约斯坦威 的整音技术已大相径庭了。当话题转到斯坦威在中国的未来计划时,“我们预计中国将会有30年的钢琴制造繁荣期”帕顿先生如是说。晚上,在帕顿先生的安排 下,我有幸地与斯坦威的全体高层包括总裁布鲁斯·斯提芬先生共进晚餐。这是一家有着浓郁欧洲风味的餐厅。席间,斯提芬先生感叹万分地告诉我,“十年前就是 这个地方,我的这些了不起的同事们给了我非常好的建议:开发波士顿系列产品。结果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获利非浅!今天我们又要再次出手,开发艾塞斯钢琴。我相 信我们又会成功的!”
斯坦威工厂巡礼
斯坦威工厂座落在纽约长岛。早在1870年斯坦威就未雨绸缪买下这块被后人命名为“斯坦威街区”的地方。厂房三面环水,楼高四层。暗红色的砖墙记录着一个 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厂区内有一大型储木场,堆满了小山般高的板材。杉木,枫木,桦木,松木和杨木等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利用率仅为40%的板材在这里最少 要风干一年以上。这里是斯坦威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之一。厂房内不乏各种木材加工和拼接的设备。带锯、轮锯、刨床、砂光机、上胶机、液压机和巨型夹具等。最引 人注目的是一台1871年产的外壳表皮切割机,一个多世纪了刀口仍然锋利无比。设备虽然比比皆是,但斯坦威的大量生产仍以手工制作为主。这是因为好的钢琴 选材上要求更苛刻,制作上要求更精细,还有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手感和音色。斯坦威分有多个生产部门:储木,干燥,木材加工,铁骨,背架,音板,击弦 机,弦槌,总装,油漆和包装。斯坦威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力更生几乎所有钢琴部件的厂家。长期而言,这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大有裨益。在击 弦机车间里,我看到了一幕美国人只有在好莱坞影片里才能见到的反映上世纪二十年代工厂生活的场景:数十个工人坐在各自的工作台前专心致志的安装击弦机零 件,她们手中的工具是锤子,小刀,呢条,轴针和一罐煮热的骨胶。时光,在这个十年前早已拥有太空穿梭机的国度里仿佛倒流了大半个世纪。是的,斯坦威是传统 制作的忠实继承者,同时也是许多现代工艺的开拓者。如无所不在的定位技术;无处不有的大小模具;高频微波机和数控机床的运用等。这一切都为斯坦威产品的标 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坦威钢琴的制造秘密
像斯特拉迪瓦立小提琴一样,斯坦威钢琴有着太多的神秘光环。这些光环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去,反而益加扑朔迷离。这不得不归究于几个方面的原因:斯坦威 家族的前辈们为了保密从不著书立说;大多数的尺寸被各式各样的易于操作的模具所替代;手工技术靠言传身教;一代代的操作人员只接触到有限的操作工序。我的 上司约翰·帕顿曾经告诉过我,他是1998年进入斯坦威,那时候的斯坦威还没有任何图纸档案。这个工作是他来了之后才逐步建立的。从纯技术角度而言,根据 我的“近距离”观察,我认为斯坦威之所以成为斯坦威是多方面的。作为人类社会最复杂的手工制作机器,钢琴的质量要有四大条件:设计、材料、工艺和个人技 术。缺一不可。每个尺寸、每个部件、每个工序和每个动作都必须全力以赴。钢琴制作没有鲤鱼跃龙门的捷径,只有蚂蚁啃骨头的积累。如果说,在斯坦威钢琴的制 造秘密上我们非得扯它个三五点的话,那就是:1.非常好的弦列设计。它强调圆滑的非谐音过渡但又不忽略适度的张力。2.非常好的音板制作。它的板材源自 300年以上寒冷地带的特定树种且经过长期的风干和严格的人工烘干程序并加工成不等厚;适中的弦压和音板弧度也是举足轻重。3.非常好的击弦机尺寸,安装 和调整。4.非常好的弦槌质量和整音技术。5.非常好的技工和技师。当然,还有从1857年以来多达113条的技术专利。这些早已成为我们当今习以为常的 钢琴制作标准在当时来说却是划时代的创举。如弦列交叉设计、弯板外壳工艺、双泛音弦列、鼻螺栓和弦钮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纽约斯坦威和汉堡斯坦威
斯坦威的音质是独一无二的。浑厚,圆润,温暖和甜美;高中低音域层次分明及音量非凡。是的,百多年来钢琴家们为此赞美不绝。最著名的评论莫过于意大利作曲 家普契尼的“暴风雨中的呢喃夜莺”。它形象地描述了斯坦威钢琴音色上的悦耳动人和音量上的汹涌滂湃。由于地理位置和欣赏背景的不同,1853年设立的纽约 斯坦威和1880年问世的汉堡斯坦威在音质上最终有了“分道扬镳”的差异。哪个更好?哪个更代表斯坦威?来自北美的音乐家们和来自欧洲的音乐家们都会给你 截然不同的答案。钢琴技师,这个本来就喜欢为件小事而争论不休的小群体更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包括在斯坦威内部,我也多次听到不同的回答。实际上,纽约 斯坦威和汉堡斯坦威在设计,材料,工艺和个人技术上都是不相伯仲。唯一不同的是音板和弦槌上的制作。尤其后者,确有天壤之别。这种差异的产生是源于两个地 方的音乐厅的不同音响效果。欧洲以小音乐厅为主而美国则流行上千人的大音乐厅。我个人认为,纽约斯坦威的音量略胜一筹,且声音富有暖色;汉堡斯坦威在音域 层次上技高一着,音色略多甜美。用一个并不很恰当的比喻,纽约斯坦威像个热力四射的美眉而汉堡斯坦威却像位珠光宝气的贵妇人。对许多钢琴家们来说,这种区 别给了他们在演释不同风格的作品上多了一种不可多得的选择。
带拍音的八度音准
斯坦威是以生产制造著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斯坦威也以音乐会钢琴的奏前准备而享誉的呢?在纽约中城与卡耐基音乐厅同一街上的斯坦威音乐厅里,一个被全世界 钢琴家们称为钢琴家的麦加的地方,就有一班身怀绝技的钢琴技师,常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大师们做斯坦威钢琴的各种服务。调音、调整、整音和修理。一台新 出厂的斯坦威钢琴在这里得花平均16小时的工时从新“打扮梳理”。遇到一些有特殊需求的钢琴家,技师们还会为他们的钢琴“度身量体”。我在和他们的交往当 中,发现他们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技术是,基准音组的八度音准略带微小的拍音!若用大三度和大十度的辅音测试该八度音时,两音程所产生的拍音差从接近0到1拍 音/秒这样一个范围内。纽约斯坦威首席调力师让﹒库纳斯告诉我,这样的方法能使钢琴的音量出奇的大!也因之产生了个人的调音风格。
击弦机机械调整的最后测试
许多人对斯坦威击弦机机械调整的最后测试非常好奇。以为有什麽高深莫测的工具使斯坦威的触感如此地得心应手。实际上在斯坦威,钢琴技师用的是最笨拙的测试 方法:以食指缓缓地按下每一键,半音阶上行或下行。这貌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对断联、下跌、制音器启动、触后感、弹簧弹力和键深等一系列复杂工序的感受,真是 非一双训练有素之手莫测!击弦机是人类手指的延伸。世界上还有什麼东西能比人类的手指更能感受到它的精确性呢?
斯坦威艺术家
斯坦威是个非常成功的钢琴制造家,同时也是个非常成功的生意人。远在十九世纪,斯坦威就已经善用名人效应。1872年,鲁宾斯坦开始了他长达一年的斯坦威 钢琴全美巡回演奏。1891年,另一位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帕德维斯基成了斯坦威的形象代言人。随后的霍夫曼,拉赫曼尼诺夫和霍洛维茨也一个个都被冠冕为斯坦 威艺术家。在纽约曼哈顿的斯坦威音乐厅里,那里有一个可摆放20台三角钢琴的琴房。琴房的墙上挂满了近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斯坦威艺术家的照片包括中国的殷 承宗,朗朗和李云迪。迄今为止,全世界有800多位约占90%的在世名钢琴家在没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自愿选用斯坦威作为他们的演奏用琴。而斯坦威则以斯坦 威艺术家的称号及全美各地的免费奏前服务投桃报李予他们。要成为斯坦威艺术家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一般来说,凡在国际大赛获奖者或名校毕业且获斯坦威艺术 家推荐者都有资格入选。为了搞好此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斯坦威指定了一位副总裁全权负责。
从父子公司到乐器制造公司
1850年6月9日,纽约以夏日的热情迎接了一群远涉重洋的德国移民:老亨利·斯坦威夫妇和他们带领的七儿一女。老亨利自小喜欢与刨花儿为伍,尤其热衷钢 琴的制作。早在1835年,老亨利就在他的德国老家的厨房里打造了他的第一台钢琴。其后又制作了三台钢琴在德国的乐器会展上崭露头角。一到纽约,斯坦威父 子们即投奔于那个年代里最狂热的钢琴制作中心曼哈顿,一个总面积不过为57.91平方公里但居然拥有30家以上钢琴公司的地方。老亨利就职于牛顿·别列德 伯利公司,一家专做钢琴音板的地方。日薪一美金,一日12小时,一星期6个工作日。儿子们则分散受雇于各钢琴厂里。做键盘的,装外壳的,调整击弦机的,刷 油漆的。象是冥冥中注定了似的,老亨利当年家丁如此兴旺,好象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在各生产工艺相对独立的钢琴行业里各司其职。若非如此,斯坦威创业阶段的技 术整合要成为天方夜谈了。1853年,经过3年的埋头苦干,老亨利和他的儿子们达成一个非正式的协议,成立一家属于他们自己的钢琴公司:斯坦威父子公司。 数年后公司正式注册。
从呱呱堕地到举世闻名,斯坦威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1867年的巴黎,1873年的维也纳,1876年的费城和1893年的芝加哥,每次展会上斯坦威 都大显身手,名列前茅。当世界迈入20世纪时,斯坦威已建立了足以与斯特拉迪瓦立小提琴媲美的钢琴王国。这里面老亨利技艺的炉火纯青自不必说,两个儿子特 多列·斯坦威和威廉·.斯坦威的天才横溢也功居爵位。前者不仅是汉堡斯坦威的创办人,还是斯坦威至今仍无人能够超越的弦列技术的设计师;后者则奠定了斯坦 威利用名人效应而扬名天下的现代商业运作模式。
1972年,由于家族内对经营管理的兴趣后继无人,斯坦威将公司卖给梦想成为娱乐业巨擘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85年,在最终发现钢琴制造是鞭长莫及的 行业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斯坦威转卖给伯明翰投资公司,一个集金融,市场零售和投资管理于一身的财团。10年后,一个拥有全美最大铜管乐器制造厂的塞尔 默实业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斯坦威。两乐器公司因此合并,改名为斯坦威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并于当年在纽约股票交易证眷所登记上市。
发表于2009年4月刊钢琴艺术杂志
|